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怀念旧版

首页 私法动态 私法名家 私法研究 私法讲坛 私法茶座 私法书架 私法课堂

>   民法专题   >   《“过错的死亡》后记

《“过错的死亡》后记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24日 胡雪梅 点击次数:3559

 

    按文人们的通病,大凡拙作付梓之际,都会意犹未尽地书一个后记,尽管本人是否有资格跻身于文人之列尚有待考察、论证、研究甚或审批,但文人的上述通病却未能幸免,故有此后记。
 
    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的出版确乎是件值得纪念的事,更何况是自己的博士论文,而又更何况是离不惑之年只差三岁时所做的博士论文。写作的辛劳、思考的折磨已然是不堪回首,[1]而三十又七载的人生尽管由于愚顽难化[2] 而根本无资格谈什么阅历,然而,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感慨却也良多,而良多的感慨又非一个后记所能容纳。因此,只能择其要者而书之,而最为要者乃是感谢之情。
 
    我要感谢敬爱的父母,尽管他们出生在偏陋的乡村,但却终身保持着最淳朴无邪的善的秉性;[3]尽管他们没有所谓的文化,也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却无时不感受到他们最深沉而又质朴无华的爱![4]
 
    我要感谢我的兄姊,在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母亲早逝后,他们毅然担当起父母的责任(尽管其时长兄只有18岁,长姊只有16岁),使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成长的亏缺。
 
    我要感谢给我以知识、给我以帮助、给我以激励,并使我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人、去生活的恩师们。他们有我在六岁时开启我愚蒙的小学园丁,也有我在中学、大学等各个学习阶段的授业恩师:他们中既有一辈子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普通教师,也有才华横溢、风骨铮铮的学术大师。他们的名字是那么多,以至我无法在此一一列出,但我会永远记得他们的教诲,记得他们的帮助,记得他们的鼓励。
 
    我要感谢所有我在书中引用过其观点的学者:不借鉴他们的智慧和探索,显然不可能有本文。然而,由于论题本身所决定,我与不少学者在论文所涉问题上的观点是相左的。而且,由于希望自己的观点更具感染力,再加之长期的文风习惯,有些行文可能并不合于温、良、恭、俭、让的准绳,但必须申明的是,这绝非有意冒犯。因为,我一贯赞许“只对观点不对人”的道德规范。由于自来深许梁漱溟先生“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宏论,因此认为,既然许多人都认为作品是作者的孩子,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对待作品,那就是,作品与孩子一样,既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也许我的这个观点并不能代表其他人对作品的态度,但我自己千真万确是这样想的。当然,也深望更多的人能赞同我的这个观点。
 
    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亲友、学友、朋友、单位同事及领导,以及其他一切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由于名单会太长,请原谅我无法在此一一写出。但这绝不意味着我忘记过他们的友谊和帮助――哪怕是一时一刻!因为,这些友谊和帮助是那么经常地温暖我,激励我!
 
    我要感谢我的丈夫和儿子。因为,丈夫不仅如我在前面的自序里所言,多年来,以包揽全部家庭义务的方式支持我。实际上,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不通人情世故的禀赋,因此常常处于生存能力甚低的状态。没有丈夫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生活肯定是一团糟的,至少在某些方面会是如此。而儿子不仅如我在前面的自序里所言,对我不能多抽出些时间陪他表示了****限度的谅解。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他的幽默常使我感到什么叫真正的快乐;他的聪明常使我感到什么叫真正的安慰;而他的富有温情和同情心更是常使我深深感动――从儿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到很多。
 
    真不知道冥冥之中究竟哪一位神明在助佑我,使我一直没有机会感受到缺乏温暖、帮助和关爱。尽管生活中也时不时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会有一些不开心的时候,但比起我所得到的温暖、帮助和关爱,这些生活小插曲、小浪花实在是太微不足道。是的,当下的现实确乎使我们看到了非常物质化、庸俗化的一面;使我们看到了许多浮躁、扭曲的心灵;使我们看到了在现代化的面纱掩盖下的种种异化!在这样的浪涛前要保持绝对的不受感染确乎是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然而,使我倍感安慰的是,每每在我无助、彷徨的关口,总会有热情的鼓励和真挚的帮助使我感到温暖、得到拯救!
 
    到底有没有上帝?这个问题常使我感到困惑。就内心而言,我更希望有而不是无。既然如此,那就让我在本文的最后虔诚地为所有帮助过我的可亲、可爱、可敬的人们祈福:愿上帝的慈光永远惠照你们,因为,他老人家最嘉许真诚无私的爱,而你们的行动足以证明,你们是他老人家真正的子民!
 
 
写于博士论文出版前
(初写于2003年9月11日中秋节
                       改定于2003年11月9日星期天)         
 
 


[1] 记得我在修改稿完成后随手在稿纸上写下了这样几行字:“改完本文的最后一个字,热泪从我的灵魂里涌出!终于、终于,摆脱了这可诅咒的‘过错’。九个月来,她彻底地搅乱了我的身心。不管其他人舍不舍得摆脱这个可怕的尤物,我是无论如何再也不愿和她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因为,对我而言,她是一个真正的梦魇!!我再也不堪承受与‘过错’共舞的折磨!!!”
[2]因为,我似乎永远只能是在心里领略到“时世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远意境。面临真实的世界,我常常只感到茫然。
[3]在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社会,这样的秉性是多么的罕见与珍贵!
[4] 一直想写出世界上最美丽动人的文字来表述与追念我挚爱的父母,然而一直未能如愿:“总拟长歌当痛哭,总是握管书不成”。也许,我的这个心愿的完成尚需漫长的等待:直到我有了最恬静纯明的心境的那一天。
 
感谢胡雪梅先生惠寄

来源:

版权声明: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熊伟

上一条: 《“过错的死亡》自序

下一条: 《“过错的死亡》副后记

版权所有:中国私法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私法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7-8838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