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怀念旧版

首页 私法动态 私法名家 私法研究 私法讲坛 私法茶座 私法书架 私法课堂

>   名家访谈   >   严谨治学繁荣民商新纪元 力促改革奏响实践主旋律——专访罗玉珍教授

严谨治学繁荣民商新纪元 力促改革奏响实践主旋律——专访罗玉珍教授


发布时间:2013年8月4日 中国私法网 点击次数:17370

    编者按:罗玉珍教授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的主要带头人之一,曾任中南政法学院院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武汉市法学会副会长。1978年,罗玉珍教授主持组建了中南政法民法教研室,为中南民商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大量贡献。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践行着自己的法治道路,见证了中国民事法学的不断成长。
 
    2012年10月25日,中国私法网记者对罗玉珍教授进行了专访。罗教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回顾和展望了湖北省民法学及中南财经政法民商法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就当前法学教育现状及法学人才的培养畅谈了自己的观点。本网现特将罗玉珍教授访谈实录整理为文字与读者共享,以期同受感染,共获成长。

(罗玉珍教授接受中国私法网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罗教授,您好!很诚挚地感谢您接受中国私法网的采访,我们知道您曾担任过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武汉市法学会副会长等要职,亲历了湖北省法学的不断成长。请结合您的这些经历,为我们总结一下三十年来湖北省法学,尤其是民法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罗玉珍教授(以下简称“李”):这三十年,在我们中国的民商法学界是一个特别大的飞跃,飞跃式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民商法的飞跃发展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有直接的关系,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必然要有民商法来指引国家渐渐转变为法制的国家,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法治社会,所以法制社会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民商法是首当其冲,要有重要的法规来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么多年来国家的繁荣,跟我们国家法学界尤其是民商法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具体到湖北省法学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学校,我们学校的前身是中南政法学院,那个时代,除了北京政法学院比我们师资力量要强一些以外,我们学校的民法师资力量在五大政法学院中是排在第二位的。因为北京政法学院在首都,他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我们中南政法学院,再次就是西南政法学院,第四是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第五是西北政法学院。我上大学的时候是读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我分配到中南政法学院以后就是去的民法教研室,当时我们中南政法学院的民法教研室也很不错,有几个教授在解放前是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上海大学的,解放前几个教授因为学校合并来到了我们中南政法学院,这些老教授都已经过世了,当时我们学院的老中青各个年龄段都有学术水平强的教授,所以我们中南政法学院实力是非常强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刑法教研室是很受重视。当时的宪法、诉讼法这些学科在我们的学校里面还不是很强,在学校要留校的或者是要搞专业研究的首先就是刑法,所以刑法教研室的实力是最强的。这在50年代、60年代、文革以前,在全国的几所政法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比如武大、北大、清华这些学校的法学院中,刑法教研室都是这样的,民法教研室相对来说是差一点的。但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南政法学院,我当时来学校任教选的专业就是民法,就来到了民法教研室。当时的中南政法学院的民法教研室力量还是很强的,民法教研室的主任是个在中国的法学界还是很有名望的老教授,现在已经去世了,他就是很重视我们法学院的民法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们到了民法教研室之后,他就叫我们每年都要到法院去听一听,看一看,民事纠纷有多少,里面都有什么问题,而且他在开教研室会议的时候还给我们一再强调。当时50年代要进行经济建设,中央也提到国家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法律,有法律就必须有民法,当时没有叫民商法,因为当时还不是商品经济而是计划经济,只是提到有民事法律来支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这一点对我们当时的民法教研室来说,大家还是信心很足,研讨的精神还是很强,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这个民法研究在50年代的法学界还算是可以的。为什么只能说是可以呢,毕竟没法和刑法比,当时法院、检察院要镇压反革命,刑法相对受重视。
 
    在我的记忆中,我来到民法教研室之后,研究的气氛还是很浓的,所以我们政法学院的民法教研室老中青的结合是比较好的,很多老教授都是解放之前就从事法学研究的,有一批都很有声望。当时我们是青年教师,这些老教授都很注意培养我们。我是56年毕业的,56年来到我们学校之后,下半年基本上就是在他们的指导下看一些书,备一些课,我从57年开始上课,因此从我的感觉来看57年-65年,我们政法学院的民法课是我跟那些老教授一起,很活跃的,而且我们并不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讲,因为当时经常去法院看一些案件,在讲课的时候很注意案例这方面,这样学生听起来也很有兴趣,很受他们的欢迎。那么从我们学校在50-60年代,也就是文革之前的情况来看,在全国范围来比较还是不错的。而且当时全国的法学研究与现在比起来,总体上都不够繁荣,这也跟当时的大环境很有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初期发展的还是不怎么样,要说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非常旺盛的时期,那是跟国家的经济建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很有关系,跟强调国家要建设成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很有关系。我国现在建设法治国家的情况,从国际评价来看,还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地方,从新闻报纸,从领导的讲话来看,是要把我国完完全全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国家。那么在法治国家、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民商法的地位就是重要的。所以,民商法的发展,应该是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我们原来的民法教研室才改为民商法教研室。我们的汉东校长很不错的,他也是我们的学生,当时他们毕业时,我是校长,我就把他留在民法教研室了。他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看到了商法的重要,他在全国是首先研究知识产权法的,那么这个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是一致的,是民商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他们留校以后,也就是八十年代初期,国家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法学的繁荣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还有一个人,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佟柔教授,是民商法学界的元老,这个老教授,很不错,非常敬业。他原来是中国民法学会的会长,从北京一直到全国为民商法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我们全国民商法修改的各种年会、讨论会都是在他主持下进行的。所以从民商法的繁荣发展一直到现在你们也是民商法的研究生,这就很好了。你们选择这个专业很正确,国家发展繁荣就要靠这一批人,把法治国家真正完完全全建设好,把我们商品经济社会的法律法规规则顺利进行下去,就靠你们这批人了,所以你们要有信心,你们这一辈子不说是稀有人才,那也是珍贵人才。现在就我了解,全国不光法律系也好,法律院校也好,民商法的博士生不算多,硕士生稍微多一点,我还建议,你们要继续读博,只有到了博士学位,你们的学识、思路才能增长,另外你们还要到国外去看一看。我的老伴,是我们学校国际法的教授,六十年代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一个院长到我们学校来讲学,当时没有翻译。我的老伴,也就是孙教授,原来是自学英语的,他去给那个教授当翻译,那个教授就看中了他,就说你可以到我们学校法学院里讲你们中国的法律。
 
    另外,我建议你们研究生读完以后继续读博,只有读到博士学位,你们的思路才回更开阔。博士读完,你们还要到国外去看一看。60年代的时候,我一个老师是学国际法的,他英语比较好,当时澳大利亚悉尼法学院的一个院长来我们学校讲学,需要一个翻译,我们那个老伴就给他做翻译,然后那个院长就很欣赏他,并且邀请他去悉尼大学讲授中国法律。我老伴去了以后,我也去国外看了一下,确实感觉到思路开阔了不少。而且在做了一些调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人家商品社会的法治精神,至少在当时来说,要比我们国家强很多。前一阵子,美国华盛顿举办的一个国际性法律研讨会给我发了邀请函,很遗憾的是我的英语不行,虽然他们也有同声翻译,但是翻译毕竟不能所有的都能够准确翻译过来,所以我听得也不是很清楚。总之,你们这样的高端人才,最好还是到国外去参观、观摩、学习一番,还是很有好处的。8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的民商法就开始繁荣了。我们学校现在的状况和八、九十年代相比,那就进了一大步了,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当时我只带一个民商法的研究生,还不是博士生。我们学校也只是在86年才开始招收研究生,因为我们也是85年才恢复招生。当时的那些研究生也都没有留下来,而是去深圳、珠海那边了,现在有的已经是副院长、工商局副院长了。我们民商法的研究生到深圳、珠海的有很多,留在学校的比较少。
 
    记现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博士点、硕士点,还有博士后流动站,民商法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您对我们学校的这种巨大发展有怎样的感想呢?
 
    罗:感想很多啊。有了你们这一批研究生,学校今后的发展肯定能更进一步。我刚才也说了,如果你们将来要留校的话,最好出国看一看,把你们的思想意识开阔一些。我就感觉我们当时的意识太封闭,思路没有打开,感觉当时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太死板了,在课堂上老师怎么讲你们就怎么听,考试也只是照本宣科,只是比较死板的看那些教材,而外面的世界到底都有哪些变化,且不说世界前沿研究走到了哪一步,就是公检法的实务方面的变化都看不见。学校设置的一些专业,应该联系社会的需求,来设置一些满足社会变化需要的专业。作为我们法学院,作为高校的法律专业来说,那必须要紧密联系实际。
 
    至于联系社会需要,在我们法学院应该新设立的专业呢,由于退休多年我们也没有调查研究,不太清楚应该设些什么。但是作为法学院,作为高校的法律专业来说,必须要紧密联系实际,不然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没人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公检法系统的工作人员一般是60岁退休,公检法都是有编制的,现在很多都是满的不需要人。而我们每年又有这么多学生毕业,难道说只能盯着公检法吗,显然不是。现在是法治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法律人才,法律人才要在学校学习了有关的专业才行,没有学到以后怎么为社会的其他专业服务呢,所以这一点是我们国家包括教育部、基层学校都应当调查研究、考虑和改革的一个问题。要用改革的精神来改变高等院校法学院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
 
    据我了解,我们学校民商法研究生现在学习的课程,有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侵权法、人格权法、商法总论等,但是商法学的很浅,实际上像公司法、保险法都很重要。因为国家现在对私营企业都非常重视,像湖北就有很优惠的政策保护私营企业;保险行业也是这样,有很多涉及法律的问题都是空白。像这一些,学校只有到保险公司调查了解,联系一些企业、行业协会之后,看里面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然后抽出来给我们的学生讲有关这方面的现实情况和法律制定,我觉得在我们现在的法学院校是需要加强和行动的。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还不是很理想。所以对你们这一批在学校的,应该密切和实际部门联系。比如公司法方面,你们就可以联系到公司去,去看看公司运营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你们学习书本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就不要再死记死背那些条文。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协会、企业法研讨会等等,这些你们应该都注意,有机会应该去听一听。在学校不应该关门读书,社会是开放的,改革开放是在进行中的,尤其这些年我们可以感觉到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我们国家原来在国际上的地位很低,是被别人瞧不起的,被称为“东亚病夫”,这些你们年轻人可能感觉不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那是提高了很多很多,但是我们国家毕竟还是第三世界,还要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就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要靠什么,要靠你们的智力,靠人才,你不是人才,那这个国家的发展就会不那么顺利,不那么快,现在我们这一二十年来,确实我们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但是不管怎么发展,我们法律是首当其冲重要的,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院,我们这个法学来看,应该说,在全国的法学界里面可以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发展挺好的,这比我们当时发展的还要好,当时没有博士点,硕士点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甚至到了九十年代初才有硕士研究生毕业。
 
    记刚才您谈到了法学教育、就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谈到了一些原因。那么,围绕着这些原因,综合其他各个方面,您认为当代法学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学人才?
 
    罗:刚才我说了,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法学的教育要改革。这个改革不光是到法院去实习,包括如果你将来工作到法院的话,你也要知道这些知识(公司法等),你才能正确判案,你要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你这个法官一问三不知,这怎么行?我们这个法学界的发展、改革,现在还是处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状态,改革的步伐还不大,包括全国,都需要大力的改革,因为从现在我了解的情况,你们现在的教学、毕业这几年,跟我们五六十年、七八十年代都差不多,这个就跟社会的发展差远了、脱节了,你们现在也是硕士研究生了,主动的跟导师说,要到实际部门去,起码民商的要去法院民商庭多看看,了解现在是什么案子,什么纠纷,你再来看我们这个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跟不跟得上,这都是你们研究的,研究生不是光看书本的,所以你们从现在开始,就看到我们法学界的现状,看到你们将来前途是美好的,但是你们自己要创造条件,要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要不然的话,在学校学了点书本知识,到了社会不适应,人家用人单位就觉得你不合格。所以我们法学界的前途是要大力的改革。
 
    记结合法学教育的整体改革,您认为我们民商法学应如何发展?
 
    罗:就是要到实践部门去调查了后,看社会各界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依法治国、法治建设是要根据社会需要再提出来,虽说我提不出来,但是我知道思路应该是这样,就是到社会上去了解,到哪里去了解,到企业家协会、公司,这些都是商品经济有关的,这些地方里面的问题多得很,现实生活里的事情多得很,你出来才晓得,就可以用你所学到的书本知识来挂钩,哪一些是现在社会需要的,哪一些是有问题的,我现在这个书本上所学的还没有的,这样你就可以提出来,法学今后怎么改革,今后研究生到底要上什么样的课,要走什么样的路,要到哪些部门去实习。保险法,就到保险公司里去了解,这些地方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你去了才能知晓。你可以将你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挂钩,你会知道哪些是现实生活所需要的,哪些是现实社会生活发生的问题,而学校书本上还没有的。这样就可以提出问题,推动法学今后的改革。研究生到底要上一些什么样的课,要走一个什么样的路,要到哪些部门去实习,这些都任重道远,而你们也都有责任。
 
    记您在法学理论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法学界颇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作为法学后辈我们想向您请教下,在学生时代,我们应从哪些方面逐步提高自身法学修养和个人素质呢?
 
    罗:这个问题说得很好,我们作为法律专业今后预备的人才,确实要德才兼备,把自身的品德的修养一定要放在首位,就是做人要以德为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合合格格的中国人、中国的强人,因为你们现在已经不是一般的中国人了,你们已经上到研究生这一层,这在全国来说又有多少呢?现在你有了这样的才干,你要没有一定的道德品质,将来是要出问题的,你看现在社会这么多贪污的腐化的,他们不是不能干,有的也是很有才华的,但是他经不起金钱的腐蚀,所以说你们还没走向社会,就应该一边把自己法律的知识充实好,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要做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是国家的需要,这也是你们自己今后前途发展的要求。
 
    记就是说我们品德方面要提高,充实好自己的学习,尽量能够联系实际。
 
    罗:对,联系实际很重要,特别是对你们研究生来说,你们要经常看报,看新闻,最好是要经常的跟法院跟企业联系,好像现在都有企业家协会,你们要打听这些东西,包括公司的协会、保险的协会,到他们那里去,他们也有些资料、有些纠纷,包括内部对外的,这些多得很,你们去了,这些实际的东西就武装了你们的头脑,增长了你们的知识,那这个知识就是书本上背的那几条概念了,那就充实了你的思路,就晓得这个法律的概念、条文是怎么回事,而且哪些条文合适,哪些条文不适应了或者还没有,你们可以提出法律的建议,这是你们要做的,绝对不能成一个书呆子,一定要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才能想怎么解决问题,空背条文没用,社会发展太快了,你们还年轻,我们都看到了,这一二十年,国家飞跃的在发展,国际地位不断的在提高,今后国家的发展就靠你们了,任重道远啊。
 

(罗玉珍教授与中国私法网记者合影)
 
    罗玉珍教授简介:罗玉珍,女,1933年生,教授。曾任中南政法学院院长。主讲中国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等课程。主编了《财政法教程》、《财税法教程》、《民法通论》、《民法教程》、《比较亲属法》、《婚姻家庭法知识大全》等著作。1978年罗玉珍教授主持组建民法教研室,并任教研室主任,为民法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民商法学科发展的基础。
 
    记者:唐守东 祝叶舟 成瓅
    摄影:成瓅
    文字整理:唐守东、步楚君、何抒然、成瓅、曹益凤、祝叶舟、王丹、张军广

来源:中国私法网

版权声明: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成瓅

上一条: 践行三十年峥嵘岁月法治路 开辟民事法发展繁荣里程碑 ——专访李静堂教授

下一条: 潜心于学 真实真知——专访温世扬教授

版权所有:中国私法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私法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7-8838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