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怀念旧版

首页 私法动态 私法名家 私法研究 私法讲坛 私法茶座 私法书架 私法课堂

>   私法书评   >   冤屈不平为正义公理的源头

冤屈不平为正义公理的源头


——读《法律创世纪——从圣经故事寻找法律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5年2月21日 邹兵建 点击次数:3058

    电影《逃学威龙》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神学课上,周星驰饰演的周星星质问神父:“既然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了的,犹大出卖耶稣也就是上帝安排好了的,那为什么要责怪犹大呢?”面对这一质问,神父哑口无言,一怒之下,把周星星轰出了教室。但问题并没有因为周星星的受罚而得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从惩罚的正当性出发,一个人不能因为其不能决定的事情而受惩罚,将耶稣的受难归责于犹大,显然违反了这一原则。类似的令人困惑问题,在圣经中还有很多。也正因此,圣经才需要历代解经家进行诠释,以凸显或印证上帝的伟大万能与高森莫测。

    艾伦·德肖维茨的《法律创世纪--从圣经故事寻找法律的起源》(林为正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也是对圣经(确切地说,是旧约圣经中的《创世纪》)的一种诠释。但他的这种诠释并不旨在维护上帝高大万能的形象。读完本书,我们会清晰地知道,上帝不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是--万能的。另一方面,本书也没有引起或增加读者对上帝存在的怀疑。作为虔诚的犹太教徒,作者显然也不允许自己这样做。作者在书中将历代解经家分为三类--辩护律师型的解经家、表里不一的怀疑论者以及苏格拉底型的解经家。显而易见,德肖维茨是以苏格拉底型的解经家自诩的。读罢本书,我们便会欣然承认,他的确做到了。

    对于艾伦·德肖维茨,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和著名的辩护律师,曾出版过《最好的辩护》(唐交东译,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等书。或许正是法学教授与律师的这一身份,使得他在解读《创世纪》时,关注的不再是上帝是否存在、圣经的作者是谁等那些引起神学家数百年争执的经典问题--虽然作者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答案--而是努力抛开任何预设立场,思考《创世纪》中关于正义公理与冤屈不平的议题。作者从《创世纪》中筛选出十则故事,以现代法理的正义标准审视其中的是非曲直,从而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教导世人何谓正义公理的圣经竟然蕴藏了如此多的冤屈!例如,上帝会惩罚没有明辨善恶能力的人,杀害无辜生命者无需偿命甚至会受到上帝的表扬,上帝会反应过度乃至用洪水淹没世界,欺骗、暴行、陷害横行于世,而上帝却熟视无睹……但作者并没有为这一结论感到沮丧,因为,在作者看来,《创世纪》的内容不在于确定人类行为规范的内容,而在于揭示人类行为规范的形成过程。换言之,《创世纪》实际上就是正式法律制度建立之前的一部司法发展史。作者在最后指出:“圣经之所以伟大,也就在于通过冤屈的故事,来传达正义公理之必要的观念。这部从上天所传下来的故事集,述说的是无法无天与冤屈如何激发了改变与改善,而法律又如何历经了许多世代才得以发展成形。”

    我从不怀疑从冤屈不平中可以发展出正义公理,正如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与这种确信相比,我更关心的是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遗憾的是,本书并未对这一主题展开系统分析。但本书的相关讨论以及《创世纪》中的精彩故事,仍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本书清晰揭示了,在《创世纪》中,从冤屈不平走向正义公理的过程,就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发的,而是在各方力量的相互角力中缓慢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上帝与亚伯拉罕两个角色所发挥的作用尤为引人瞩目。《创世纪》中的上帝,会得意洋洋,也会懊恼不已,会勃然大怒,也会幡然醒悟--以作者的话说,是一个“成长中的上帝”。上帝刚管理这个世界时,还是个实习生,没有任何经验,所以犯了不少错误,造成不少冤屈。但上帝并不傲慢,而是从自己的错误中积极学习。在犯错-改正-再犯错-再改正的过程中,上帝逐渐摸索出了管理世界的方法与尺度,从而放弃了因时制宜的惩罚方式,改而通过制定一套规则来管辖人类。当上帝在西奈山上交给犹太人一部首尾完整的犹太教圣经,并且在解经家反驳自己--“我们不管天上传来的神谕,因为您早已在西奈山写下律法书”--时仍能保持克制与尊重时,上帝便实现了由威权型统治向法理型统治的成功转型。这种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一方面得益于上帝的开明,另一方面也与先知亚伯拉罕的努力密切相关。这位先知在上帝准备毁灭所多玛与蛾摩拉两座罪城时,怀着极大的勇气,当面质疑上帝:“无论有罪或无辜的人您都要一扫而尽吗?……上天也不准您这么做,把善人连同恶人一起处决,把善人与恶人同样看待,上天也不准您这么做!”面对这一气势汹汹的质疑,上帝妥协了,最后答应只要找到十个无辜的人,就不毁城。虽然亚伯拉罕最终未能挽救两座罪城被毁灭的命运,但他与上帝扣人心弦的争辩提醒上帝,当然也提醒了世人,即便是上帝,也不能为所欲为。给权力划定界限,不正是法治精神的内核吗?

    作为法治高度发达国家的法学教授,德肖维茨试图从《创世纪》讲述的色彩斑斓的故事中寻找法律的起源,不免有些忆苦思甜的意味,因而即便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冤屈与不平,也丝毫不影响其文笔基调的轻松与明快。但当我蜷缩在法学院图书馆的一个角落翻阅这本书时,不免思虑重重。我国作为法治后进国家,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之中。如何减少乃至杜绝冤屈不平,实现正义公理,正是我们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路漫漫其修远,我们期待上帝的开明,更需要亚伯拉罕的勇气。

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2014年12月12日

版权声明: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曹春燕

上一条: 《商君书》中“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辨析

下一条: 一位英国大法官的法治观

版权所有:中国私法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私法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7-88386157